大浦东第十九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(上)

查看目录    直达底部

  1
 
  病床上的陈梦蕾睡得很不踏实,嘴里隐隐约约地喊着“南南”的名字。赵海鹰陪在她身边。医生告诉赵海鹰,陈梦蕾已经来都江堰三天了,晕倒的原因是过度劳累,最终导致了低血糖。赵海鹰不知道陈梦蕾这几天到底经历了什么,他甚至不知道陈梦蕾来都江堰的事情,如果不是因为去往汶川的道路断了,临时改道来到都江堰,他根本就不可能见到陈梦蕾。
 
  陈梦蕾缓缓睁开眼,虚弱地问:“我这是在哪儿?”
 
  “医疗点。”赵海鹰有些紧张,“你昨晚晕倒了,还记得吗?”
 
  陈梦蕾完全没有任何记忆,她最后的记忆是在安置点。她顾不上和赵海鹰寒暄,神色慌张地拔掉了手背上的输液针:“我要去找南南。”
 
  手背上的针孔瞬间流出了鲜红色的血。赵海鹰一脸紧张,赶紧拦住她:“你要找谁?我去帮你找。”
 
  “不行,我答应了南南,可是我食言了,我没有找到她的爸爸和妈妈,她的爸爸妈妈都遇难了……”说着,泪水从陈梦蕾的眼角滑落,情绪激动起来,“海鹰,我……我不敢告诉她,我不敢说她成了孤儿……”
 
  赵海鹰替陈梦蕾拭去眼角的泪水,温柔地说:“这么大的灾难,这样不幸的家庭还有很多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尽我们的能力去帮助他们。”见陈梦蕾的情绪有所缓和,赵海鹰继续说道,“我已经让春生哥去买机票了,今天我们就一起回上海。回到上海,我们能做的事情比留在这里更多。”这几天的经历让赵海鹰感触太大了,他感到,灾后重建,需要的不仅仅是盖房建楼,房子只能让失去家园的人们有地方住,更重要的是重建精神家园。所以赵海鹰有个想法,他想要在都江堰成立一个援建康复中心。临走之前,陈梦蕾想再去看看南南,和南南告别。
 
  再回到之前的帐篷,老太太不见了,南南也不见了,帐篷里都是一些陈梦蕾不认识的人。陈梦蕾神色紧张地问:“有一个小女孩,这么高,她去哪儿了?”
 
  一名志愿者回答:“今天早上转走了一些人,可能是送到其他安置点去了。”
 
  陈梦蕾一脸的失望。赵海鹰安慰她,说这也是天意,不让陈梦蕾亲口告诉南南那个噩耗。
 
  赵海鹰和陈梦蕾回到了上海。飞机上,陈梦蕾很少说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都江堰,心事重重。
 
  一回到上海,赵海鹰就听说雷曼兄弟已经宣布破产,美林公司也被美国银行收购,华尔街的巨人一个接一个倒下了。这边刚刚收到消息,那边赵海鹰就接到了布朗的电话,布朗在电话里说希望和赵海鹰见一面。赵海鹰知道,布朗也坐不住了。
 
  布朗找赵海鹰的目的很明确,他希望和赵海鹰合作,共同在上海开创华美公司崭新的未来。
 
  赵海鹰心里很清楚,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华尔街甚至全美国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,而正在发展的上海已经成了很多外国投资者的天堂。如果布朗和赵海鹰之间的合作达成,那么也就意味着华美在中国的业务将会全面展开。
 
  最后,他向布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,可以把华美公司在大中华区的总部设在上海。
 
  俗话说,人红是非多,就在海银和华美公司的合作谈判过程中,网上却传出了“海银公司收买华美集团内部高层”的负面新闻,目标直指赵海鹰。面对这些莫须有的谣言,赵海鹰特地开了一个小型的记者见面会做出澄清。他也清楚,这些不过是竞争对手的把戏,目的很简单,就是恶意丑化海银集团。
 
  只不过这次的幕后黑手使用的伎俩太过幼稚,丝毫没有阻挡海银公司和华美的合作关系。几天后,美国华美贸易集团与上海海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仪式正式举行。
 
  通过这次签约,海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华美集团的股东,这也为海银的国际化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。同时,华美集团在海外的发展重心也会更多地放在上海。
 
  签约现场,查尔德一直站在观众席的最后一排。查尔德一直以为自己是华尔街最聪明的人,没想到这次居然栽在布朗身上了。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,原来布朗在他把明诚制药的股份转让给他之前,就已经想好和赵海鹰合作了。
 
  他把赵海鹰的成功全部归功于运气:“赵海鹰,你的运气真好!”查尔德走向前,有些不屑地对赵海鹰说。
 
  赵海鹰没想到查尔德会出现在现场,他的脸上不见一丝波澜:“我不是运气好,上海是给了投资者最好的机会,但却不是投机者的天堂,这才是你我之间的区别。”
 
  “小心你的措辞,你没有资格跟我说这些!”查尔德怒视着赵海鹰,“如果不是陈梦蕾,你以为今天和布朗签约的人会是你吗?”
 
  “查尔德先生,也请你注意你的言辞。”赵海鹰语气中明显带着警告的成分。总有一天,他要把查尔德在陈梦蕾身上欠下的账讨回来。他压低了声音,带着威胁的语气,“我听说查尔德先生要回美国了,其实我们已经掌握了诽谤者的证据,如果我现在把它交给媒体朋友们,你觉得会怎么样呢?”听赵海鹰这么说,查尔德脸色苍白,愤怒地离开了。
 
  布朗看着查尔德的背影,曾经风光无限的查尔德,现在显得如此落寞不堪,甚至用最低级的手段去污蔑竞争对手,他感慨道:“在华尔街有太多的金融投机者,就像查尔德,他们风光无限,但好景不长。我很幸运选择了正确的合作伙伴,也许是我的父亲一直在帮助我,是他让我对上海充满了感情和期待。”
 
  赵海鹰好奇道:“布朗先生,您刚才说对上海有特殊的感情,是因为您的父亲吗?”
 
  说起父亲,布朗先生的神色柔和了下来。布朗先生向赵海鹰讲述了一个故事,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,有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。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,只有上海敞开了大门,庇护了两万多犹太人,布朗先生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。他的父亲当时躲避在上海一个资本家安排的屋子里,一躲就是六年。布朗先后六次来到上海,就是希望找到当年救过父亲的那位恩人。可惜,每次都一无所获。
 
  “我父亲现在年迈了,我真的希望他在有生之年能完成他的心愿。”说起父亲的心愿,布朗先生显得有些难过。
 
  赵海鹰没想到布朗先生居然和上海有这么深的渊源,他作为上海本地人,找人这样的事情应该比布朗先生方便很多:“您有什么线索比如照片,那个房子的地址,或者那位资本家的名字什么的,都可以提供给我,我想我能帮忙的。”
 
  布朗先生一听赵海鹰这么说,立刻兴奋起来。那间房子的旧址他曾经去过,不过早就变成高楼了。他告诉赵海鹰,父亲当年因为避难,那个资本家给过他一件工人的衣服,这件衣服一直被布朗珍藏着。
 
  赵海鹰跟着布朗先生回到了他入住的酒店。布朗从一个铁皮小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布片,布片上的图案已经褪色了。
 
  布朗解释,由于时间太长,之前的那件衣服已经损坏了,他从衣服上剪下唯一一处带有标志的地方,标志在衣袖上。他记得父亲说过,当年有两个工人来给他送过饭,都穿着同样的工人服,他相信,这个标志和那个资本家的工厂一定有关系,这也是他能提供的唯一线索。
 
  赵海鹰看着眼前这小小的布片,知道这是旧上海某个工厂的工作服上剪下来的。不过他认真地看了半天,却没有一点头绪。毕竟想在上海找一个几十年前的人,无疑是大海捞针。他问道:“布朗先生,您这次准备住多长时间?”
 
  “十天左右。”
 
  十天的时间,确实难度非常大。他犹豫了一下,不想让布朗先生失望而归,最后答应道:“好,布朗先生,这个布片我先借走。”
 
  布朗知道十天的时间希望太渺茫了,但是不管结果如何,他都十分感激赵海鹰:“我代表我的父亲、我的家人感谢你。”
 
  2
 
  告别布朗先生之后,赵海鹰来到医院看望陈建华。
 
  陈建华躺在手术台上,吸着氧气,昏迷着。几天前,陈建华因为脑瘤恶化住进了医院,现在正在进行手术。
 
  当赵海鹰匆忙地赶到医院的时候,陈建华的手术已经进行了六个多小时了,袁敏也在。陈梦蕾坐在病房里,一会儿站起来,一会儿又坐下,显得焦躁不安。
 
  袁敏安抚道:“手术很复杂,手术时间长也是正常的。病房里一定要留家属,如果手术室出现什么问题,会随时呼叫病房的。你就是站在手术室门外,也什么都看不到的。”
 
  陈梦蕾眼睛里有泪光闪烁。之前她和医生谈过这个问题,医生说这样的手术在国内的成功率只有60%。她原本打算带陈建华去美国动手术,可是陈建华一再坚持,说就算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,陈梦蕾拗不过陈建华,只能顺着他。“我真不该听我爸的,我应该带他去美国做手术。”
 
  看着一脸憔悴的陈梦蕾,袁敏心疼。自从陈建华住进医院,陈梦蕾就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医院,天天在医院陪着陈建华,吃不好,睡不好,面容憔悴,人也瘦了一圈。袁敏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不过,有件事情让她也很头疼。
 
  袁敏把赵海鹰叫到病房外,告诉他徐珊珊回来了。说起徐珊珊,赵海鹰的思绪一下回到了好多年前。徐瀚之死后,赵海鹰一度想要和徐珊珊重
 
  新开始,没想到徐珊珊竟不辞而别,去了美国。没多久,赵海鹰就接到了徐珊珊从美国发来的离婚协议和邮件,徐珊珊告诉赵海鹰,自己在美国过得很好,还交了美国男朋友,希望赵海鹰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。最后,赵海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,他和徐珊珊短暂的婚姻宣告结束了。
 
  “这次回来,她好像变了一个人。我听说她在美国接受了两年的抗抑郁治疗,恢复得差不多了,整个人精神挺好的。”袁敏有些担心。
 
  “抗抑郁治疗?”赵海鹰有些惊讶,“她之前跟我发邮件说的都是在环球旅行……”
 
  袁敏摇头,那些不过是徐珊珊为了让赵海鹰放心而编的谎话罢了。虽然赵海鹰和徐珊珊已经离婚,但是袁敏思考过后,还是觉得徐珊珊回来的事情不应该瞒着赵海鹰,最后她把决定权交给赵海鹰。
 
  “伯母,我们都应该相信珊珊,既然她能勇敢地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,能接受治疗,那么她也一定是打开了心里的那个结。这次她回来,没有主动联系我,我想我们应该尊重她的想法。”
 
  听着赵海鹰的话,袁敏明白了赵海鹰的态度。她的身份太特殊了,既是陈梦蕾的亲生母亲,也是徐珊珊的继母,两个人都是她的女儿,手心手背都是肉,她希望两个女儿都能够幸福。
 
  这时,手术室的门打开了,躺在病床上的陈建华被推了出来。主刀医生一头大汗,笑着说:“手术很顺利,病人要马上送去ICU。不要靠得太近,不要和他说话,ICU病房不能探视。”
 
  陈建华躺在推床上,吊着各种输液瓶。袁敏看到陈建华苍白的脸,闭着眼睛,嘴唇苍白,她用有些颤抖的手捂住了嘴,泪水滑落。
 
  陈梦蕾跟着推车走了几步,轻声叫道:“爸……”刚喊了一声,声音就沙哑了。
 
  手术虽然成功,但是陈建华还要在ICU观察72小时,才能转入普通病房。医生建议家属留下一个,陈梦蕾留了下来,让袁敏先回家。
 
  陈建华的手术成功,也让赵海鹰松了一口气。眼下,最重要的就是帮布朗先生找到恩人。赵海鹰借着回家的工夫,把布朗先生留下的布条交给父亲,让父亲这个老上海帮忙寻人。
 
  赵国平接过布条,左看看右看看,嘴里还念叨着:“就这么个东西想要找到当年的人,恐怕太难了。”
 
  “这是当年那个资本家的工人穿过的工人服,上面这个标志是唯一的线索。”赵海鹰自然也知道不容易啊,别说是几十年前了,就是几年前的东西想找到也并非易事,上海这么多年变化这么大,他去哪儿才能找到布朗先生的恩人啊。
 
  “资本家?”这倒是给了赵国平一些提示,“那时候上海的资本家倒是不少。你还真可以去问一个人,说不定他会知道。”
 
  “谁啊?”
 
  “你的老师,徐敬之。”
 
  赵海鹰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老师徐敬之的家。他听父亲说,徐敬之的父亲早年就是在上海开纺织厂的资本家,家产很雄厚。赵海鹰眼下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。刚刚出门,他就接到了马邑的电话,原来马邑从音像资料馆那边调到了一段纪录片视频,经过反复比对,画面中有工人就穿着这样的工人服,虽然手臂上的标志很模糊,但是经过技术处理,发现就是这个标志。
 
  可惜的是,马邑仍然查不到这是当年的哪家工厂,不过总算是有了一点新的线索。赵海鹰把这段视频以及布条都带过去,交给徐敬之,希望能有一些眉目。
 
  徐敬之认真地看着电脑里的视频,又看看铁盒里的布片,有些动容。他拿出一个盒子,放到茶几上,打开盒子,里面是一本相册和一本日记。相册里的照片是黑白的,上面是徐敬之的父亲和几个工人在棉纺织厂拍摄的。
 
  赵海鹰接过照片,惊讶地瞪大了眼睛,工人袖子上的标志和布条上的一模一样。“教授,这是……”赵海鹰有些激动,话都说不清了。
 
  “这是我的父亲……”徐敬之陷入了回忆,“我记得我父亲跟我讲过,当年那些成功获得去美国签证的人,就像中了彩票一样,因为大家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很好的国家。加拿大、澳大利亚,也都是好国家。还有一些国家,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。上海,被认为是最糟糕的选择。可上海是自由港,不需要签证,所以是犹太人可行性极高的选择去向。”
 
  徐敬之说的正是1943年,当时日本占领当局把无国籍难民强制迁入虹口隔离,犹太人已经趋于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。饥荒与疾病肆虐,他们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限制。终于等到日本战败,欧洲亲人们惨遭屠杀的噩耗纷纷传来,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才真正意识到,上海在他们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 
  赵海鹰没想到,这么多年,布朗先生一直寻找救他们全家的恩人,就是徐敬之教授的父亲。
 
  徐敬之告诉赵海鹰,这个工人服,是当年他父亲给厂里的工人们发的,这个手臂上的标志,是他母亲带着女工们绣上去的。他没想到,世上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。
 
  说话间,赵海鹰接到了布朗先生的电话,他父亲病危了,所以他要提前回国。赵海鹰放下电话,带着徐敬之教授往机场赶,他希望能够让老布朗先生不要带着遗憾离开。
 
  当布朗先生抚摸着那张陈旧的黑白照片,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曾经,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,上海是唯一的例外。
 
  他放下手中的照片,很是感慨:“我父亲经常对我说,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‘反犹主义’,他们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,感觉到很舒服。两万多犹太难民抵达上海时,曾担心中国人也会戴有色眼镜,敌视、排挤他们,但是,自战火蔓延到上海,每日都有大批难民涌入,本来处境也十分困难的上海人,却平静地接受了我们这些白皮肤、黄头发的‘异乡客’。”
 
  说着,布朗先生的眼眶红了。上海,对他来说是一个温暖又善良的城市。他代表自己的父亲深深地向徐敬之鞠了一躬,并且希望能够在上海成立一个纪念馆,把这段历史永远珍藏在世人心中。
 
  登机之前,布朗先生和徐敬之一同举着照片和旧物合影。布朗先生带着这张合影回到了美国。
 
  看着布朗先生乘坐的飞机腾空而起,陈梦蕾的眼眶红了。她想到了自己的父亲,曾经的自己浪费了太多陪伴父亲的时间,现在她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能待在父亲身边,陪伴着他。
 
  送走布朗先生,陈梦蕾回到了医院。陈建华的身体正在慢慢恢复,不过身体的各项机能一时还有些迟钝,首先吃饭就成了问题。
 
  医院病床上,陈建华右手努力想握住勺子,可是勺子却掉在了地上。
 
  袁敏把勺子捡起来:“老陈,你的右手现在还没有恢复,不能拿东西也是正常的。你别再和自己较劲了,好吗?”
 
  陈建华根本不听。医生之前专门交代过,让他慢慢来,不能急,可是他不信。他活了一辈子,从来没有靠过别人,他不想老了却成为一个废人,连吃饭都要靠别人。
 
  看着陈建华的情绪越来越暴躁,周蕙苦口婆心地劝说:“陈建华,你现在是我的病人,我必须要告诉你真实的病情。你的右手无力,行动不便,是因为你的脑瘤压迫了神经导致的。虽然手术很成功,脑瘤切除了,但是部分受损神经是不可逆的,所以影响到了你的右手。恐怕在今后的生活中,你的右手都很难恢复。”
 
  陈建华显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,他不信,他的手明明有感觉,能感觉到冷热,能感觉到疼痛,在他的意识里,只要多练习,就能够恢复。
 
  最重要的是,他是个工程师,他要画图,他要设计啊,如果右手不能用了,那他就彻底是一个废人了。他恳求周蕙帮帮他,让他的右手重新好起来。
 
  看着陈建华,周蕙一时哑然。
 
  袁敏已经泪流满面:“老陈,你不要为难周主任了,你面对现实吧。能保住你的命,周主任和我们都已经觉得谢天谢地了。”
 
  “你懂什么?你懂什么?我的右手就是我的命,如果我不能再画图,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?”陈建华朝袁敏大喊。袁敏不说话,忍着眼泪走出病房。
 
  自从陈建华手术之后,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,情绪也越来越激动,这些周蕙都能够理解,可是周蕙知道,再这样下去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:“你转回普通病房一个月来,袁敏和小蕾轮流来陪着你、照顾你,小蕾工作又忙,袁敏一边要照顾女儿,一边还要照顾你,你对她这么凶,合适吗?”
 
  这下,陈建华不说话了。
 
  周蕙劝道:“如果你心疼女儿,心疼袁敏,你就得配合我们,安安心心地养病,好好地康复,尽快出院。你一个大工程师,这点道理都不懂啊?”周蕙说的陈建华怎么可能不懂,他就是心烦,就是心里堵得慌。
 
  周蕙把心里话全部给陈建华说了:“我们当医生的,每天都能看到生老病死,那种感受你可能很难体会。但是当你垂危的时候,你的家人是最痛苦、最脆弱的。当你活下来的时候,她们又是最幸福、最坚强的。你的右手对你来说可能比生命更重要,但是你的生命对于小蕾还有袁敏来说,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 
  听着周蕙的话,陈建华的眼眶红了,他知道自己有些无理取闹。
 
  3
 
  距离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快半年了,这半年里钱春生一直留在都江堰,他在忙着选址,用来建设康复中心。此外,留在上海的韩要强也没闲着,积极组织大家投入到康复中心的物资准备中。
 
  临近新年,韩要强打算年前把物资运往都江堰。另外,康复中心大楼的设计图纸经过三个月的紧急修改,现在已经顺利通过了,这也就代表着他们援建都江堰的第一个大项目马上将会顺利开工。
 
  赵海鹰提议,既然要送物资,倒不如大家一起去都江堰,和康复中心的人们一起过春节。毕竟这是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,不少人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而不能团聚,也有不少人在地震中受伤而变成了残疾。赵海鹰希望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,告诉大家,好好地活着,坚强地活着,就是对逝去亲人最大的安慰。
 
  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,却无法遮盖外滩的美。外滩广场上,人流如织,霓虹闪亮,各色各样的灯光璀璨耀眼。
 
  徐珊珊坐在咖啡厅里,看着窗外的外滩。在美国的两年,她想了很多,这次回上海,她就是希望能够对过去做个彻底的了断。
 
  当钱青青接到徐珊珊的电话时,愣了好几秒。她只是听说徐珊珊去了美国了,还找了美国男朋友,怎么又突然回国了呢?带着好奇,钱青青如约来到外滩,见到了两年不见的徐珊珊。
 
  眼前的徐珊珊根本看不出经历过那么多挫折,依旧保留着青涩,全身散发着青春的风采,和去美国前简直判若两人,钱青青简直不敢认。
 
  徐珊珊冲着钱青青一笑。这次回来,她没有告诉赵海鹰。她听袁敏说,赵海鹰最近很忙。
 
  “是啊,他越来越忙了,公司、医院,两头跑。”
 
  说完钱青青就后悔了,这不是表明赵海鹰已经和陈梦蕾在一起了吗?她看了一眼徐珊珊,没想到徐珊珊表情自然,看不出任何波澜。
 
  “青青,其实今天约你之前,我是想好了要跟你道歉的。”片刻后,徐珊珊开口道。看钱青青一脸的迷茫,她解释道:“之前,我因为抑郁症的影响,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情,现在想想我自己都很难理解。我知道,其实你也爱过赵海鹰,可是却被我横插了一刀,我还利用了你的节目……”
 
  钱青青摆摆手,这些都是多少年之前的事儿了,再说,现在她都结婚了,而且过得很幸福:“其实就算没有你的出现,我和赵海鹰也是不可能的。他的心里,从来就只把我当成妹妹。”
 
  徐珊珊看着钱青青,现在居然能够坦然地面对赵海鹰对自己的情感,爱情真的是会改变一个人。
 
  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珊珊姐,你也会有真正属于你的幸福。”钱青青真心地祝福道。
 
  徐珊珊没说话,而是从包里拿出一个相框,放到了钱青青面前。
 
  相框里是一张修补好的毕业照片。这张毕业照,是陈梦蕾送给赵海鹰的,虽然照片里没有他,但是他很珍视这张照片。有一次和赵海鹰吵架,徐珊珊一气之下把照片撕了。那一次,赵海鹰很多天都住在办公室,不愿意回家。时隔这几年,她终于想明白了,这张照片里不只是有他的初恋,更有他的青春回忆,可惜当时的自己太无理取闹了。现在,她要把这张照片还给赵海鹰,她希望赵海鹰能够幸福。
 
  钱青青看着曾经的富家小姐,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。她带着照片来到了都江堰。除夕夜,电视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。都江堰临时康复站里,所有的人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,钱青青却有些心不在焉,心事重重。
 
  吃过晚饭,钱青青把赵海鹰单独叫了出来,她把相框交给了赵海鹰。赵海鹰接过相框,一脸惊讶。钱青青解释道:“这是珊珊姐交给我的,本来她让我转交给陈梦蕾。我懂她的意思,她是想告诉陈梦蕾,你一直很珍视这张照片,没有忘了过去的时光。”
 
  “那你为什么没有交给她?”
 
  “我想决定权在你这里,你想怎么做,就去做吧。”说着,钱青青回到房间。赵海鹰一个人望着满天的繁星,思索着。
 
  就在康复中心投入到建设中的时候,吴凯又给赵海鹰想了个新点子。在一次会议上,赵海鹰提到海银公司未来的发展要重视“服务”两个字。这两个字被吴凯听进了心里,他发现,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开设了“电子钱包”业务。这个业务很有意思,可以实现网上支付、查询、统计交易记录等功能。这表面看是一种支付方法的变化,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的变化,更为便捷,更为灵活,甚至未来能够改变消费方式。
 
  吴凯认为,相对于银行来说,海银公司的优势就是更灵活便捷,所以这个“电子钱包”是一个颠覆性的业务,它不仅给一些散户在支付和理财上提供了方便,针对小型企业,这个业务未来也大有可为。只不过之前还在研究阶段,还没有成熟的思路。
 
  经过几个月的市场调查,吴凯已经把“电子钱包”的现状和预期都摸得清清楚楚。他找了一家做便捷支付的公司,公司规模小,业绩不错,他准备和老板详谈。赵海鹰让吴凯盯紧这个公司,三天之后,他回来和老板面谈。
 
  这三天,赵海鹰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,他和陈梦蕾再次回到了都江堰的康复中心,经过五个月的施工,一栋三层楼高的康复中心建成了。
 
  就在康复中心里,陈梦蕾和赵海鹰即将领养南南。几个月前,钱春生打来电话,说南南已经找到了,陈梦蕾当时就萌生了领养南南的念头。来四川之前,她已经办理了领养南南的手续。如果南南见到她,还记得她,愿意跟她走的话,她就会成为南南法律上的监护人,也就是成为南南法律上的妈妈。
 
  赵海鹰一脸惊愕地看着陈梦蕾,照陈梦蕾所说,这件事情陈梦蕾已经计划了几个月了,可是他一个字都没跟他提,这让赵海鹰的心里有些不舒服。
 
  “你就这么不信任我吗?你觉得我会反对你收养一个地震孤儿?还是不想拖累我,又一次找个理由来拒绝我,是吗?”赵海鹰连续说了好几个问句,明显有些生气。
 
  他之前听徐珊珊说过,陈梦蕾之所以嫁给查尔德,是因为在美国生了一场重病,走投无路,当时赵海鹰的心如千根针扎一般。他不明白,为什么陈梦蕾在最需要人的时候,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。
 
  “对不起。”陈梦蕾的眼眶已经红了,“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。就像现在,我同样忐忑,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当一个好妈妈。”
 
  赵海鹰扶着陈梦蕾的双臂,看着她,非常认真地说:“你能。”
 
  正在这时,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出现在门口。几乎快一年没见的南南已经长高了不少,小脸蛋红扑扑的,十分漂亮可爱。
 
  南南一眼就认出了陈梦蕾,眼睛发亮,扑到陈梦蕾的怀里,大声叫着:“阿姨。”
 
  “南南,阿姨问你,你想跟阿姨去上海吗?”陈梦蕾有些激动地说。
 
  南南看看陈梦蕾,又看看一旁的赵海鹰,缓缓点头。
 
  陈梦蕾的泪水止不住流淌下来,将南南紧紧地抱在怀里。